第一百六十九章 :略定(2/9)
遇上,这些都指挥们比同衙军的军吏待遇,衙军薪俸分五等,年五十贯到百贯不等,而他们则处在第三等,年俸八十贯。而除了俸禄之外,还有口粮,月发米二石,可养五口之家。还有春冬两衣和绢绵、绸布,保一家温暖。除了这些定规,还有各种节礼补贴,如出征时有出界补助,有国家大祭补助,节日补助和每年十二月到正月的“柴炭钱”与“雪寒钱。如此下来,每一个军吏的待遇折算下来大概在百贯上下,如此一个都的六名在册军吏,就需要花费幕府六百贯,二十个都,就是一万两千贯。这不是个小钱,可赵怀安能够获得什么呢?六千个菜茶女工、六千个农夫、六千个战士,一旦有需要,这二十个都能直接以都的编制划入作战序列,那就是六千名士兵。而这只需要一年一万两千贯的花费。不过一个都也有一千多人,靠六个人是管不过来的,所以各指挥都需要一些帮闲,不过这些帮闲却属于编外,领的是都里的粮米和盐巴、酱菜。那都里的粮米哪来的呢?就是靠都内的三百户自己耕作。这些棚户在录名军册后,就从原先的山民转变为了都户,在将山中的家人接下后,就会按照三百户一个都的规模集体生活、工作。这些人的子孙和他们的都指挥一样,都是子子孙孙世袭相传,如无子孙的,就由原家族补代,而这些都户平时就在都指挥所周围屯田,闲时训练,由保义军退役下来的文武教习教授文字和战阵。至于都户们的屯垦和采茶所得,按照三成留自己,三成留都指挥所,三成交幕府的原则分配。其中留在都指挥所的三成主要用于屯所的日常训练和奖励,以及需要出征时开拔的出发粮。至于采茶所得则按照统一价格收购,幕府的度支吏用钱粮捐米这些折色给各都指挥所,然后由都指挥所统一分配给那些出茶的都户家。所以都护所就成了保义军和数万山棚的桥梁,可见其重要性。……从九月到整个十月,几乎两个月的时间,赵怀安坐船骑马几乎走遍了潢水两岸,而那二十个都屯所的所堡几乎都被他安置在潢水两岸山谷。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保障山内外的交通线,并在谷地屯垦,保障茶叶的囤积和转运。且这些都指挥所全部安置在潢水两岸还有另一好处,那就是一旦山外有事,驿马入山,顷刻间就能通知二十个都,然后顺着潢水出山,片刻就能抵达山外的光山县。此外,赵怀安还遣人在两侧高岭上修建烽火台,依旧